互联网时代,社媒博主、网红达人等第三方测评成为了许多化妆品品牌的信任背书,然而流量是把双刃剑,它在带给品牌更多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报告重点点名了第三方测评的乱象。在对微博、抖音、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体验式调查,中消协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仅8%的测评账号会选择购买专业实验器材或与实验室、检测机构进行合作。
其中,美妆护肤品类测评具有商业性质的账号比例为60%,两位美妆博主被列入夸大宣传、不正当竞争等疑似虚假测评的典型案例。
诸如美妆博主、网红达人等第三方的测评,本身就没有坚实的技术性保证,基本都属于主观性测评,人为控制的空间非常之大。许多化妆品品牌都惯于大量投放社媒营销,让美妆博主、网红达人通过种草的方式去吸引消费者,这对于大部分新锐美妆品牌而言,也是一种迅速获取流量和粉丝的重要手段。
如今,这种第三方测评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的现状已经被公示,化妆品品牌很难再纯粹依靠社媒营销来构建市场信任体系。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大部分消费者购买产品都期望能有权威的品质保证,而许多依赖于第三方测评的化妆品品牌都没有品质保证上的权威性与客观性,如此是很难取得消费者信任的。
这意味着,在未来,化妆品品牌更应该把大部分的投入都放到科技研发与产品创新上面去。过去几年,流量大爆发,社媒营销横行霸道,许多国产化妆品品牌都重营销、轻研发,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市场局面已经被逐渐打破。
消费者购物的品质意识崛起,对大部分的广告营销逐渐麻木,他们更加看重产品的品质保证。
化妆品品牌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信任体系,须要不断专注于品牌建设、科研体系、产品创新和用户服务,这些都需要品牌的长期投入和坚持。在第三方测评出现信任危机之后,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化妆品品牌转变思路,将更多的心思放到产品的品控之上。
2023年,化妆品市场和行业都在发生重大转折,重营销,轻研发将会逐渐被抛弃,品牌们将要迎接更加残酷而激烈的品质竞争!
◆ ◆ ◆ ◆ ◆
转载请注明:美时美刻生活网 » 中消协点名第三方测评,国产美妆出现信任危机